《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随着“大数据、大科学”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技术学科,对许多新科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往往需要多个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技术融合,需要逐渐超越传统教育学科的知识界限,将不同领域的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 不同的基础学科之间的科学交叉、技术融合,有利于不断创造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 孕育出新的基础学科生长点、科学前沿[1]。
学科交叉既是重大企业科技问题实现技术突破的跳板,也是我国培养拔尖创新高科技人才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2]。 交叉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一直受到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国家发改委的高度关注。 2020 年,交叉学科部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设立, 理念是打破传统学科独立的壁垒,建立传统学科之间的联系, 促进各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既要延续传统学科的核心及优势,又可以建立起各学科的桥梁,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这一系列的政策都证明了国家对交叉学科的高度重视。
1 交叉科学的内涵
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ary)于1926 年被首次提出,简单地归纳为超出一个已知学科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门或以上学科的实践活动[3]。 1972 年,在首届交叉科学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经过讨论指出:交叉科学的存在是为了整合两门或多门不同的学科,其容纳范围很广泛,从简单的思维角度交流到一个领域中的组织概念、方法论、认识理解论、术语、数据、研究和教学组织之间的相互交融[4]。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交叉科学进行具体的定义,也出现了许多种定义方式,但都离不开一个基本内涵:包括两门及以上学科类别的科学研究活动, 重视多个学科间知识(不限区域、时代、思想理念等)的交流及融合。
随着交叉科学的深入发展,一些与交叉科学相关的术语也在不断出现, 从学科活动的各个层次来看,可分为单学科(只依赖于单一学科有关的理论、方法和概念)、多学科(多学科学者解决同一问题,但学科之间界限清晰,没有进行交流融合)、群学科(各学科处于同一层次,但学科合作不协调)、横学科(各学科处于同一层次, 但有一主导学科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交叉学科(不同学科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可能产生新的研究领域或学科)以及超学科(比交叉学科层次更高,学科之间已不存在固定界限),六个学科之间层次依次增强[5]。
2 交叉科学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
纵观所有关于交叉科学的内涵研究, 它并不是停留于学科跨越上或者个别研究理论、 方法的简单组合上,而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将不同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知识系统。 交叉科学突破了单一学科对人才培养的局限, 从而扩大了综合研究型高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空间,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以下优点。
2.1 促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合理性
交叉科学的跨学科性是其主要特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知识的跨越和思维的跨越[2]。让学生以交叉科学作为学习平台,没有专业之间的界限、学科范围的限制,知识结构一直是呈现开放状态的。通过吸纳、借鉴,不同进行学科知识的更新,储备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从而形成从大方向掌握知识纵横联系的能力。不同的学科知识会在学生大脑里相互碰撞,不断地产生新的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将会越来越合理。
2.2 唤醒学生跨学科思维的自觉性
跨学科思维方法是适应当前科学技术整体化趋势的产物, 现代科学技术与交叉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以往的科学只能处理简单的问题,对复杂的系统问题则只能采用抽象方法进行简化,这样会使科学停滞不前,不能进行创新性改革。 在单一思维培养下很难做到发散思维, 形成了思维定式,难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而在交叉学科的培养下,遇到困难会不断发射思维, 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探索出独到的解决方案。一旦学生具备了这种跨学科思维的自觉性,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创新也随之而来了。
2.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落实,离开了实践,所有的创新都成了纸上谈兵。 如今的大小学都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 交叉科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对于环境、人口、生态、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涉及许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也就意味着需要将多个学科领域的工作者聚集商量探讨, 这些工作者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学生需要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结合理论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也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