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我国遥感应用产业化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来源: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一、引言

空间信息技术领域中简称的“三遥技术(遥感、遥控、遥测)”、“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通导遥技术(通信、导航、遥感)”,均以遥感技术为关联。其中,应用关联最为紧密的是“3S技术”。三项技术分别以信息采集提取、信息管理分析、信息定位授时为技术特点,优势互补,在应用发展中形成相互紧密的依存关系,成为空间信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1]。

当前,我国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天基系统,为空间信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3S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各自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很不平衡。虽然近十年来卫星遥感数据市场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产卫星数据在国内卫星数据市场占有率有强劲提升,并进入了我国“高分时代”,却未带动RS技术应用产业化迅速扩张,相对另两项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仍然滞后。本文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我国遥感应用产业化中的若干问题”,供大家探讨。

二、遥感应用的产业化发展规模问题

1. 产业规模发展倒挂

我国最早引入的RS技术,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起步,八十年代的发展和九十年代的逐步应用阶段,截至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才达160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1070亿元)[2],我国遥感产业市场规模仅有56亿元(图1)。而GIS技术八十年代开始引进我国,截至2015年我国市场规模达3600亿元(图2)[3]。GPS约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引进我国,截至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市场规模达1735亿元(图3)[4]。

图1 我国遥感产业市场规模情况

图2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市场规模情况

图3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市场规模情况

统计表明,GIS和GPS两项技术率先在市场层面实现了产业化发展。然而,相对这两项技术最先引进我国的RS技术,却产业化业绩平平,远远落后于其它两大产业的市场规模,出现“倒挂”现象,其产业化进展缓慢。

2. 公众市场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战场

三大关键技术先后涉足的应用市场产业链(图4),从卫星制造、发射接收、数据分发、信息提取,到产业链中游的各个行业应用领域,再到产业链下游的公众市场应用领域,构成了全产业链的完整市场体系。

图4 “3S技术”的应用市场产业链示意图

政府行业应用是市场需求的主体,它主导了产业发展的关键及核心,是近三十年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的GPS,率先进入公众市场,得到良好的市场化应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对牵引其他两项技术向公众市场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十年,导航定位技术市场应用,伴随着汽车产业、互联网、移动终端与通信等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并得到政府发布的成套政策、法律、法规及保障性扶植项目支撑,使军民融合+商业模式得以在公众市场推广应用,形成了高速增长的市场份额。GIS技术随之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布局和发展。

以上两项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迎合了公众市场需求,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链布局,使以政府行业应用为主体重心,转移到了以商业公众市场应用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从而逐渐形成并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可持续增长速度。然而这轮发展机遇中并未带动遥感技术得以长足发展,其仍保持以传统的政府需求为主体的市场支撑模式。因此,公众市场应用是遥感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遥感应用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主战场。

3. 公众市场应用缺乏媒介工具

E时代正在改变我们的传统生活与工作方式。遥感技术若进入公众市场应用,尚缺乏大众使用的便捷式软件工具,以及与新媒体运营经销体系相融合的软件平台。特别是缺乏植于移动终端、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云平台等容易被公众欣然接受的非专业适宜性产品和遥感数据非专业使用方法。遥感专业人士需要改变视角,改变思维模式,提升创新模式。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为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奠定商业基础。加快遥感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努力将遥感技术与应用由政府主导的模式调整为主要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服务的模式,既可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服务,又可充分利用产业和市场力量,更快地发展遥感技术和服务能力 [5] 。

三、我国遥感与“大数据”集结路径问题

上一篇:测三江源头绘生态蓝图青海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